背后的故事:白酒业的大战
1. 战局初起:大品牌扩张,小品牌求生存
在中国,白酒业一向都是赚钱的“一哥”。2000年前后,各大酒企开始加快步伐,纷纷扩张调整。2008年之前,五粮液和茅台两家国营企业是国内龙头企业。但2008年之后,白酒市场开始大幅度增长,各家企业都希望在争夺市场份额中占据一席之地。大品牌通过产品品质和营销运作打造高端形象,小品牌则通过低价策略与营销拉动争夺中低端市场。
2. 竞争加剧:价格战频繁,利润下降
作为一种消费品,白酒存在着价格敏感性,并且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口感偏好也有着很大差异。这就导致了,市场份额的争夺更多的是通过价格战实现。在过去几年的价格战中,各大企业酿制成本不断提高,卖价不断打折,以至于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减少。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中,大部分中小品牌在价格压力下不断被压缩,甚至有的企业已经倒闭。
3. 竞争进入新阶段:品牌升级,营销破局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各家企业开始深化产品升级,扩大品牌差异化竞争。五粮液、剑南春等品牌纷纷推出高档次、高端口感的新品种,升级品质,扩宽客户群体。而茅台酒公司则推出茅台王子酒,以紫砂酒壶包装为精品,以打造“红酒茅台”形象。营销领域方面,酒行业开展大规模的品牌建设、品牌扶持计划,各大品牌之间也在不断展开口碑营销、体验式营销等新型态营销手段,不断开辟新的市场形态。
4. 竞争与合作:激进与共赢的市场竞争模式
现如今,白酒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既有激进的竞争,又有合作共赢。大品牌会不定期地向小品牌进行实质性的补贴,小品牌可以在分红的同时享受品牌联合的流量以及合作品牌的资源。大品牌对于目前的小品牌占有份额的回应通常是一些高科技新品的推出,以及大力开展品牌推广和口碑、内容、资源等各方面的合作,而小品牌则会聚焦于体验营销、互联网营销等潜力所在。可以看出,比起曾经只注重价格的竞争,公平、包容的共赢将更多地成为一种新的市场竞争模式。
白酒业的大战之所以层出不穷,就在于它的市场广阔且其内在的实质过程内容丰富,需要综合卡位营销、品质管理、金融风险等等一系列的实际操作处理。随着市场竞争进入更加激烈的新时代,白酒行业又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仍然需要我们去拭目以待。